分類

2010年3月19日 星期五

《聖經》與《聖賢書》

白日的塵埃落定,燈下的我會讀一點書,看一段散文,修複日漸粗糲的靈魂,使自己依然溫婉和悅。這時的我,精神被一種淡然、從容、 柔和的氛圍所包圍。

 

 

我從另一角度閱讀四書中的《大學》  
作為中國人,我要感謝上帝。也感激先賢流傳的教誨與智慧,因為在中華文化中,儒家有不少道理合於聖經的真理;透過信仰的角度去了解儒家的思想,另有一番境界。
「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」「明明德」即是人犯罪之後泯滅的靈性,顯出律法的功用,刻在人的心裏。(羅馬書 二:15) 「明明德」是期待聖靈的光照,使人悔改歸正。
「在親民」按程子的解釋,親字應為新字,所以應作重生、更新解。而在「左傳之首章,釋明明德」中,「湯之盤銘曰,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康誥曰作新民」。

儒家的倫理思想可以濃縮在以下的幾句話中;「天下之達道五,所以行之者三。曰:君臣也,父子也,夫妻也,兄弟也,朋友之交也;五者,天下之達道也;智、仁、勇,三者,天下之達德也;所以行之者,一也。一者何?誠也。誠也者,擇善而固執也。」
儒家的五倫,已包括了人際的一切關係,而以誠貫之,其終極理想為「擇善固執」。實在無懈可擊,最完全的道德標準。而作為人文主義的儒家學說,是一種哲學思想,並不是宗教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